2023年,農業農村部下達陜西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推廣面積80萬畝。整體來看,由于氣候總體適宜,土壤墑情良好,技術到位率顯著提升,玉米大豆長勢普遍好于去年,實現“玉米不減產,增收一季豆”目標的田塊比例顯著提升。
統籌聯動,多方位推動工作。做好協調推動,陜西省農業農村廳成立由種植業分管廳長任組長,種植業、科教、計財、產業化、農機化等相關處室和事業站負責人等為成員的領導協調小組。組建技術專家組,陜西省農技、農機、種子、植保等事業站會同省相關科研教學單位專家,組建省級技術專家組,為大豆單產提升行動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和服務。開展巡查調研,農業農村廳領導帶隊深入調研,分市包抓,督促落實,在生長關鍵期巡回檢查。同時,各市縣也對應組建工作專班,細化實施方案,明確責任主體與任務面積,保證任務落實和應用成效。
完善配套,抓好示范創建。創建核心區域示范,在陜南山旱地、陜北風沙草灘區、陜北川道區、陜北渭北臺塬旱地等不同代表區域,建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省級核心示范點20個、面積4000畝,市縣示范方3.6萬畝,各市縣(區)示范田面積達到任務面積的5%以上。建立調度會商制度,今年3月份以來,每月組織市級和示范縣技術負責人、分管領導、省級專家組,分析田間長勢,制定下一步工作計劃。強化技物服務,各縣統一采購種子、機械、肥料、除草劑等配套物資,省級農技推廣部門采購拌種劑、化控劑等物資發放到省級示范點,推薦適宜機型,保障技術措施落實。
深入研究,加快技術本土化。針對不同區域生產條件,總結上年度試驗示范經驗和不足,優化試驗方法步驟,在強化配套技術應用到位的基礎上,繼續針對帶型模式、品種、密度、化控、化除、機械改型等關鍵點組織開展試驗34點次,加快技術本土化。在關中、陜北4市新增大豆玉米4∶3、4∶4帶型模式試驗,配套應用玉米寬窄行設置,探索陜北、渭北區域高效率種植模式;陜南種植區以3∶2模式、春玉米套種夏大豆為主,搭配2∶2模式,新增根瘤菌試驗、拌種劑試驗,加快高產高效技術集成推廣。
強化支撐,提高技術覆蓋面。一方面,省市縣全方位推進。從去年9月開始,通過系統調研,多層級召開技術研討會,深入總結經驗教訓,及時修正和細化技術方案。持續開展技術培訓,在關鍵農時季節,省級農技部門多渠道發布技術指導意見和培訓資料,市縣普遍在播種、化除、一噴多防等環節多次召開現場會、培訓會,強化全生育期巡回指導。今年帶型密度選擇、播種深度、化學除草、病蟲防治等關鍵技術到位率持續提升,苗情長勢好于去年。另一方面,支持機械化推廣應用。引進國內先進播種收獲機械,支持本地企業研發改進陜南山地和陜北旱地播種機械,開展帶狀復合種植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將符合條件的專用型號產品納入補貼。
籌措資金,保障工作落得實。在及時下達國家帶狀復合種植補貼的基礎上,省級配套補貼50元/畝,省農業農村廳和省科技廳分別立項支持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本土化研究。在部級“綠色高產高效行動促進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項目中,列支資金1200萬元支持洛南、子洲2個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開展帶狀復合種植工作,列支161萬元支持彬州、洋縣、寶塔、宜君4個區域代表縣開展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