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18歲農家娃姚勝旺火了。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錄取,當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姚勝旺剛從地里挖姜回來,滿身泥土,被網友親切地稱作“挖姜男孩”。此后,姚勝旺又婉拒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國家、學校的政策完成學業,“給自己一點困難,讓自己成長”。他身上堅持不懈、自立自強的精神,讓廣大網友為之動容。
近年來每到高考錄取季,都有不少農家子弟考上大學的故事被關注和傳播,這引發了筆者的幾點思考。
首先,苦難不值得被歌頌,努力與堅持才值得。近幾年,有個別自媒體博主為了博取流量,過分強調農村孩子所經歷的苦難,甚至以虛假的“視覺貧困”調動網民情緒。而事實上,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這些孩子為了實現夢想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如果網友只是做“苦難”的看客,唏噓幾聲過后便四散而去,這樣的關注也沒什么意義。說回“挖姜男孩”,面對困難他始終努力堅持,終于迎來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份堅持與奮斗才是值得我們關注和鼓勵的。有關平臺要加強相關內容審核,避免在內容上過分渲染農村孩子經歷的苦難,而是要更多關注農村孩子的成長和努力。
其次,讀書不是唯一出路,卻依然是改變命運的重要路徑。“讀書改變命運”的傳統由來已久,但近年來,也有人覺得“讀書無用”。不可否認,確實有人通過讀書以外的路徑改變了自身命運,但這些個例放到全社會來看,概率并不高。更何況,讀書可以讓人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讓人更有底氣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對于農村孩子來說,讀書考學仍是一條可行性強、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目標的道路。
最后,考上大學不是終點,而是改變命運的起點。農家娃考上大學確實可喜,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挖姜男孩”前方面對的挑戰還不少:城鄉生活差異、人際關系處理、未來規劃與選擇……這些不僅需要農村學子靠自己的努力來適應和克服,社會各界更應積極給予幫助。比如,高校可根據學生情況引導他們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在假期幫助對接實習資源、聯系實習渠道等等,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學習實踐、收獲成長,擁抱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