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是寧夏的“紅色名片”和“金字招牌”,目前寧夏全區枸杞保有面積38萬畝。每年6月至7月的采果期是枸杞病蟲害發生高峰期,整個生長過程中病蟲害交替或同時發生,防治難度大。如何破解病蟲害難題,成為寧夏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枸杞病蟲害研究團隊常年奔波在枸杞生產一線,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建立了枸杞病蟲害信息化監測預報及“五步法”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其核心技術是在采果期實施生物農藥與天敵協調的生物控制技術,不使用化學農藥,全面提升枸杞病蟲害綠色防控能力,為寧夏現代枸杞產業“保駕護航”。
該技術成果近年來在寧夏全區推廣應用,但在實際生產中,枸杞采果期仍然存在生物農藥匱乏、農藥精準應用技術薄弱的問題,不能滿足害蟲生物防治和高效減藥的需求。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枸杞病蟲害高效新型生物農藥創制及精準技術應用研究”重點研發項目應運而生。
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蓉告訴記者:“該項目通過枸杞害蟲防治新產品、新技術的創新,進一步優化了枸杞病蟲害‘五步法’綠色防控技術體系,達到了減藥增效的目標,為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和產品保障。”
走進中衛市杞園春枸杞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實驗示范區,火紅的枸杞掛滿枝頭,如紅瑪瑙般點綴在綠葉中,長勢喜人。
負責人田興榮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對枸杞病蟲害防治基本就是用的傳統方法,發現哪種疾病,就在市場上購買一些相應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這樣就造成打藥次數多、成本增加、農殘超標等問題?!崩_之際,枸杞病蟲害研究團隊給合作社帶來了“福音”?!拔覀儑栏癜凑罩笇У姆椒ㄊ┯蒙镛r藥,預防大于治療,在看不見病蟲害的時候就進行了有效防治。防治次數減少了,每畝節約成本30元,經檢測沒有任何殘留,產出的枸杞品質好、口感佳,售賣價格每斤高于市場價10元。”田興榮說。
走進吳忠市同心縣菊花臺莊園枸杞種植基地,紅枸杞個個身材飽滿、色紅粒大。農林科學院枸杞病蟲害研究團隊成員王芳介紹,就在前年,這里遭受冰雹災害后,枸杞生長節律被打亂,導致枸杞實蠅危害加劇,最嚴重區域達每平方米300粒蛹。針對該問題,項目組精心設計、認真調查,在掌握枸杞實蠅發生規律的基礎上,2022年至2023年,指導基地在關鍵期全園布設黃板9萬張,有效降低了蟲口基數,黃板上害蟲最多達200頭,目前最嚴重區域的蛹量已降至每平方米10粒以下。菊花臺基地的83畝核心示范區集成應用了自主研發的防治實蠅蛹納米制劑和新型高效蛋白農藥、植物源農藥,對枸杞木虱、薊馬、蚜蟲、實蠅等綜合防治效果達82.63%。
據介紹,該項目在寧夏杞園春枸杞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同心縣菊花臺莊園、中寧縣璽贊生態枸杞莊園建立了3個試驗示范區,核心區面積達276畝,開展了5個新型高效生物農藥制劑和土壤靶向精準施藥技術的大區試驗,集成示范“新型生物農藥+土壤靶向施藥”防控技術共1800畝,化學農藥施藥量平均減少30.92%,采果期綜合防治效果平均為85.59%,枸杞干果按相關標準均未檢出農殘。
經實地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防治病蟲害成效顯著。針對枸杞實蠅危害重、防治難度大的問題,專家組篩選出對土壤中枸杞實蠅蛹具有較好控制作用的吡蟲啉等4種農藥,確定了10%吡蟲啉納米級水分散粒劑最優配方,建立了枸杞實蠅土壤高效靶向施藥及控釋利用技術,枸杞實蠅蛹羽化率減少81.25%,防效73.3%,較常規減藥達到85.71%。
同時,本項目采用組學分析和殺蟲活性測定,篩選出對枸杞棉蚜、薊馬、枸杞木虱有明顯作用效果的殺蟲蛋白6個、微生物菌株2個、植物精油小分子化合物14個。在此基礎上應用“真菌+殺蟲蛋白”組合方式、指紋圖譜等技術,研發出綠僵菌+FKBP、綠僵菌+MT211、綠僵菌+丁布高效蛋白殺蟲劑,黑沙蒿、砂藍刺頭精油微膠囊新制劑,對害蟲平均防治效果達到53%—72%,優化了制劑配方和加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