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豐都武平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已走出一條產業強鎮之路,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美麗畫卷正在廣袤武平次第鋪展開來。
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項項產業生機盎然,一座座農房美觀別致,一條條溪流水清岸綠,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這是近日,記者走進武平鎮看到的一幕幕景象。
多元產業融合發展
“這是油茶樹,可以采摘油茶籽賣錢,我家栽種了150多株,一般每年霜降前采收油茶籽,去年我家的油茶籽賣了2000多元。”蜂子山村村民劉思賢手指眼前的樹對記者說。
蜂子山村從2011年開始,引導村民栽種油茶樹,經過10多年的不斷發展,現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去年,油茶籽產量達到200多噸,實現產值45萬元左右,惠及農戶200余戶,油茶已成為村民增收主導產業。目前,還帶動了周邊村社栽種油茶樹,累計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
烤煙是武平鎮傳統產業,雖然隨著種植結構調整,但是目前種植面積仍然保持在1600多畝。由于對烤煙品質要求較高,現多為大戶種植,雪玉山社區二組張建虎今年種植烤煙120畝。目前正值烤煙生長期,煙葉長勢喜人,預計可產干煙葉20萬公斤以上。
武平鎮黨委書記王健介紹,近年來,武平鎮牢牢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在以油茶、烤煙等作為主導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模式,鼓勵農民群眾發展適合當地的特色種植業,多措并舉提質增效,多點開花實現增收。目前,該鎮還建立了馬鈴薯、羊肚菌等產業基地。
“同時,我鎮在探索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建成雪玉山露營基地,成功舉辦五屆重慶豐都雪玉山高山濕地露營節活動,傾力打造周大灣鄉村旅游示范村,部分村民吃上‘旅游飯’。”王健說,目前,該鎮的6個智慧生豬養殖場、2個溫氏肉雞代養場等畜禽養殖項目也有力推進。
社道公路聯網硬化
“老鄉,你叫什么名字,這條公路可通往蜂子山村委會活動室嗎?”記者問公路邊干活的村民。
“前面不遠就是蜂子山村委會活動室,現在村道、組道公路都硬化了,你從這條路不但可以去到我們村村委會活動室,還可以去到武平場鎮,以及其他村村委會活動室。”這位村民手指公路前方說。
這位村民的話不禁讓記者感慨萬千,2015年前,記者曾多次赴武平鎮所轄的蜂子山等多個村采訪,那時候,幾乎每個村都是泥土公路,而且路面狹窄,兩車相遇會車都很困難。不僅如此,各村所轄的村民小組連土公路都沒有,農戶交售肥豬要雇請勞力抬到村道公路上。
在進村入戶采訪時,記者看到很多農戶家采收的馬鈴薯堆了半間屋,問為何不弄到市場上賣?得到的回答眾口一詞:“不通公路,挑一擔上街去來要兩三個小時,耽誤農活不說,還不一定賣得上好價錢。”如今公路修通了,商販上門收購,馬鈴薯成了村民致富“金疙瘩”。
王健介紹,“十三五”是武平鎮道路交通建設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該鎮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通過貫通“斷頭路”、拓寬“鄉間路”等舉措,打通農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實現了全鎮所有村道公路、組道公路聯網硬化,80%以上村開通農客的目標。
“目前,武太路改造及豐彭公路、南岸旅游環線建設也正強力推進。”王健說。
鎮村面貌煥然一新
走進磨刀洞社區四組農戶羅成發家,只見院壩打掃得干干凈凈,屋內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
“我每天起來,都要把屋里屋外清掃一次,環境整潔了,感覺心情也舒暢。”羅成發說。
不僅是羅成發家,在磨刀洞整個社區,記者看到的都是整潔的農家小院,有的還在院壩四周栽種了各種花卉等綠化植物,一條條混凝土澆筑的便民路修到院壩邊。社區所在地,休閑廣場體育器械等設施齊全,村民或健身、或散步、或跳壩壩舞、或聚在樹下拉家常。
為了提升轄區群眾生活品質,武平鎮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發動干部群眾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除殘垣斷壁、存量垃圾;實施危舊房改造,累計改造C、D級危房4227戶;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讓群眾“方便”更方便,告別不良生活習慣等等。
王健介紹,武平鎮還強力推進新老場鎮升級改造、河道疏浚治理、森林公園提檔升級等工程,農貿市場、綜合文化廣場、車站、停車場、公廁、店招店牌等場鎮配套設施更加完善;不斷實施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鎮村面貌煥然一新、魅力彰顯,廣大農村更加宜居宜業。
“同時,大力推進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新增營造林20000余畝,林草覆蓋率達到57%,空氣優良天數平均達到360天,武平鎮成功創建重慶市衛生鎮。”王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