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過后,萬物生長。2月6日,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會議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過田野大地。
此時,在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春耕。這座美麗的小城,通過不斷匯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力量,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極大地保障廣大群眾實際利益。
務實:綠色增效促進農業發展
布爾津縣資源稟賦得天獨厚,農牧產品特色鮮明,具備突出的現代農業發展優勢。近年來,當地抓住機遇、釋放潛力,在推動“三農”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布爾津縣農業種植逐漸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不含玉米種植面積)。
十余萬畝的向日葵,數萬的沙棘林等規模農作物繪出了金色風景線;喀納斯蜜瓜、花生等特色種植產品享譽疆內外;牛羊肉、牛奶等天然有機畜產品“飛”向千家萬戶的餐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綠色生態的種植環境,成就了農產品、畜產品的優良品質。
農業生產持續發展,這是一道考題。對此,布爾津在如何作答?回望它的每一個春天,這里的田野年年都在進行著綠色增效的工作。
在正式的春耕之前,滴灌帶加工廠會對上一年度的廢舊滴灌帶進行回收。一臺臺滴灌帶回收機在田中穿梭作業,將留在地里的滴灌帶及時清理出來,堆積在地頭,統一運送至回收處理環節。
窩依莫克鎮阿克別依特村村民李振榮家說:“我家有百畝向日葵,原來廢舊滴灌帶是自己回收,費時又費力。現在有了滴灌帶回收機,不僅節約時間和力氣,還可以每年減少6500元回收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滴灌帶回收機清理得更干凈,減少了殘留物對于土壤傷害,保障了新一年的好收成”。
保護生態環境,是農業高質量發展一把“鑰匙”。正因當地極其重視生態,故大氣、水、土壤質量優異,水資源供應充沛,成為生產綠色有機生態農產品優勢區域。
2022年,在重重市場考驗下,布爾津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依然保持穩定向上趨勢,同比增長0.71%。未來一段時期,會持續提高重要農產品的供給量,助力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布局:“智慧農業”書寫新格局
面對時代需要,如何讓農業生產“再上層樓”?如何將農民收入“再增一籌”?這需要向科技要答案。
山河廣闊,潛力無限。布爾津縣積極提升糧食、棉花、果蔬、畜牧產品供給。近年來,藏糧于技,提高產能,優化布局,努力打造有科技智慧含量的土地。
張虎是布爾津縣澤通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如果市場情況沒有大波動,他的公司每年會有上百萬元的收入。這其中,有很大因素得益于“智慧農業”的合理運用。
在他忙碌的土地上,時常可以看到低空飛過的無人機。相對于傳統的人工作業,一臺無人機一天可完成四五百畝地的作業面,1名工人就可以照料1000畝至1500畝地。
此外,由于種植地秋季雨水較多,不利于玉米自然風干,高水分會打破營養素之間的平衡,還可能導致腐爛。于是,張虎建設了現代化玉米烘干廠,每年可烘干約5萬噸玉米,實現產值8000萬元,利潤達500萬元。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驅動力。近年來,布爾津縣建起了從田間到車間的產業鏈,以及冷藏保鮮鏈,并牽手疆外企業,共同打造現代化生產線,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設農民合作社,扶持農業產業化企業。
在田間地頭的盎然生機中,農業生產大有可為。
再出發:奮進前行有“新招”
眼下,冰雪尚未消融,布爾津縣已敲響了農業產業再出發的鼓點。
2023年伊始,布爾津縣首家“土地銀行”簽約儀式在窩依莫克鎮闊普巴拉村村委會舉辦。
這家“土地銀行”成立之后,會將農戶手中分散閑置的土地集中起來后,再流轉給經營主體和種植戶,有效加快土地流轉速度,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土地銀行”經村黨支部領辦、企業組織實施、合作社監督管理、會員享受收益的模式成立,由農戶入股、公司負責運營、合作社進行監管。“土地銀行”成立當天,就有50戶村民帶著3000余畝土地入股。
“我們與‘土地銀行’簽了五年合同,有了這家‘銀行’,既可以從中獲得分紅,又不會耽誤外出務工。”窩依莫克鎮阿克布勒根村村民沙木哈爾·卡斯布汗高興得說。
布爾津縣立足農業,積極“干事”的態度,凝聚了各行各業的信心。
這個冬天,新疆布爾津喀納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和新疆布爾津鑫太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三方簽訂了《銀擔企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相關部門多方合作,為我們共同構建了一條致富康莊道”。窩依莫克鎮種植大戶張偉說,“金融機構、擔保機構、農業科技企業,聯手惠民,意味著:從科學種植地到農業貸款,農戶都有了‘一攬子’保障。”
布爾津縣沉淀農耕基礎,凝集多方力量,在這個春天播撒著更多希望,期待著在秋天收獲更多果實。